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,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。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,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

我知道了

親職專家楊俐容:送孩子進私校,先考量3層面

作者:李佩芬 (親子天下專特刊)

當年女兒也是就讀私中的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,至今仍有不少志工、朋友詢問她「如何選校」。她以過來人經驗指出,選擇學校,千萬別為了「單一」的害怕與想望;畢竟這是個長達三年甚至六年的投資,思考層面應該更全面。以下是她的分享:

送孩子進私校,先考量3層面

圖片來源:親子天下雜誌

無論是選擇公校或私校,都各有其優缺點。就像硬幣的兩面,父母不可能只選一面而不接受它有另一面,這樣把孩子送往哪裡都不會滿意的。這個現實,家長一定要先認清。


有時父母不自覺會有一種「送到最好的環境,提供充足的資源,孩子最後就能非常完美」的假設,但選校是不會有這樣的完美方程式的。我通常會建議父母,當考慮是否要送孩子念私校時,最好能從「清楚了解孩子、誠實面對自己,體檢親子關係」三個層面全面考量後,再下決定。


考量1:父母看孩子


適才、適性、孩子意願,不可偏廢


我們不斷強調適才適性,當孩子有特殊才華時,這個大原則更須掌握。


在適才方面,我觀察有些具備特殊藝術才能傾向,或是技藝操作型傾向十分明顯的孩子,在學習進度較快、過於重視智育的環境下,會學得挫折又辛苦,反而使得原本的長才無法發揮。


就我所知,以傳統高升學率見長的私中,校方與家長都不可免會在意成績,因為這攸關學校招生。因此,若孩子強項並非學術領域,家長其實很難要求學校「嘿!我希望學校不要在意升學率!」這怎麼可能?因為其他家長都重視啊!


因此,若孩子的優勢能力不是傾向狹窄的學術領域,我通常會建議家長再思考一下:希望孩子進入競爭激烈的私校,主要原因是什麼?


在適性方面,幼兒園階段選校,我們可能會注意校風與孩子的氣質是否契合;但到了青春期選校時,我更看重的反而是孩子的競爭性、自主性,以及人際社交能力。


如果孩子本身個性就是喜歡競爭,是那種積極進取,「遇強則強」的類型,通常在壓力大的環境裡可以適應得很好;但相對來說,可能他的競爭性也會被不斷強化。這樣的結果,家長可能要思考的是:這是不是我原本就想要的?跟我家庭的價值觀契合嗎?


另外,私校管理嚴格,凡事都規劃得比較好,因此自主性較弱的孩子,在私校會得到比較多扶持。面對這類個性的孩子,父母一定要注意他有沒有把自主的習慣「內化」。否則我看過太多到了高中或大學,當環境氛圍讓孩子「自由得像隻鳥」時,他們就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念書了!


如果你的孩子是屬於被動型的,短時間看來就讀私中是一劑良藥,但拉長時間觀察,卻未必一帆風順──關鍵便在於:自主習慣是否已然養成。


另外,孩子的人際成熟度,也是青春期選校時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層面。


有些孩子的人際關係處理的技巧很圓熟,無論處在怎樣的環境,都能有餘裕應對得宜;但若是在這方面相對晚熟的孩子,就很容易與他人產生衝突。此時若處於一個在人際、社會性上相對比較「安全」的環境時,這個人際上的課題,就比較不容易在這麼早的國中階段,變成孩子內心無法承受與處理的「傷痕」。


另外,孩子的意願更是父母在做決定前不可忽視的。進入青少年階段,他們很重視同儕關係,尤其是有強烈自我主張的孩子,可能會因為國小好友念哪所學校,而對選校有自己的看法。若孩子的意願與你相左,那麼絕對要找時間深聊、討論,而非一味「說服」。


考量2:父母問自己


家庭資源、學校價值觀,都要考慮


不可否認,私校因為學費高,吸引了一群社經地位類似的家庭匯聚;但在這當中,除了深度了解孩子,其實父母透過如何替孩子選校,也是再次審視、確認家庭與自身價值觀的時機。


我曾聽過不少父母擔憂,說孩子進了私中後「價值觀變了,愈來愈愛漂亮,因為大家都在比漂亮」。我覺得,遇到類似情況,還是要回歸到家庭來處理:面對這樣的議題,父母能不能、會不會跟孩子談?


以我自己的例子,當年決定讓二女兒念私校前,就曾很嚴肅的告訴她:「家裡的價值觀,就是正直與溫暖。若我發現你開始會用分數、名次來評價人的價值;或是開始用金錢、穿著或物品來評價同學的時候,我不管你有多適應,都會把你轉出來!」


我想,或許是一開始就把規準說明得很清楚,因此中間即使也曾有拉鋸,但因為開宗明義聲明在先,而且因為親子關係夠深厚,發現一點不對勁就開始提醒,所以微調、拉回的過程都相對容易。


考量3:盤點親子關係


情感要流動、信任,別害怕衝突


青春期的孩子,倘若一直都是念書,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,難免會鬱悶。在這段時間,家庭的情感一定要有流動──我尤其想呼籲的是,千萬不要在親子本來就已經相處不好的狀況下,把孩子送去住宿學校!


我以前處理過許多諮商個案,其中不乏在親子關係緊張的狀態下,父母讓孩子念住宿型私校,然後孩子跟家裡關係愈來愈疏離的例子。不少孩子事後回溯,的確都會產生「爸媽當時就是嫌我麻煩,所以寧可把我送去住宿學校」的心結。


一起生活,才會有情感的流動;若沒有足夠的感情基底,就貿然在「遠距,可降低親子衝突」的前提下讓孩子去住宿,只靠著假日回家時帶孩子吃好的、玩好的來彌補,這樣只是逃避原有的問題,親子關係是好不了的。


許多私校的課業壓力,都是處在比較高壓的狀態。所以當孩子回到家,彼此的傾聽與交談十分重要。話題不要一味停留在排名、課業中打轉,讓交談能真正成為親子交心、放鬆的時刻,這樣對親子關係就是正面的加分。


選公校還是私校,先做選校評估表


究竟要念公校或私校,隨著家庭資源條件、價值觀不同,對公私校優缺點的權重也各有差異。親職專家楊俐容,透過以下表格,幫助家長評估自己究竟看重哪些選校條件。你可以1~10分為範圍,針對每個優缺點項目給出自己的分數,覺得愈重要的分數愈高,之後再以優點項目總分減去缺點項目總分,得到總評分數。並與另一半相互參照討論,找出家庭的選校共識。以下是兩位家長的選擇範例:





資料來源:楊俐容


 

分享

TOP